发布日期:2016-01-08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宜兴市关工委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政法关工委,全市关爱工作组织和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到下,遍及全市各地,逐步延伸和壮大。目前市政法系统建立关工委组织13个,成员116人。市关工委建立了由13人参加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29人参加的关爱工作团和250名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最近几年,这几支队伍逐步向基层延伸,各镇和街道都建有关爱工作团、法制教育报告团和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每个村(社区)都建有关爱工作小组,全市关爱志愿者总人数达到2.2万余人。而广大老政法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全市参加关工工作的老政法达到281人。政法系统退休的老同志除确实身体状况较差或在外地居住的都加入了关工志愿者行列,参与率超过86%。他们有的是法制教育报告团或关爱工作团成员,有的是网吧义务监督员,有的被聘任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许多老政法身兼数职,乐此不疲,从而奠定了关工委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据统计,2014年市公安机关查处的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比“六五”普法初期(2011年)下降达30%;经法院审理,依法判处未成年人犯数比下降达52.2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的创建率从“六五”普法初期的86.1%提升到2014年的94.2%。2015年的这些指标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如老政法参与“创零”活动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先后在全省介绍经验。老政法真正成为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中坚力量,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积极主动调查研究,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的针对性。多年来,我们坚持调研先行,每年上半年都围绕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了解情况,剖析典型,总结经验,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当好党政领导参谋和助手。据统计,近5年中先后选择8个课题深入到118个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加强外工子女教育管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切实加强中专职业学校学生的法治教育》等8份专题调研报告,都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如2013年,市委王中苏书记在报送的“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上批示。“要加快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有效遏制我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势头,保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我市文明和谐建设”。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王书记的重要批示,分别进行专题商讨,从各自职能出发,部署落实有关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去年我们形成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法犯罪情况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分管领导的重视,从市领导到职能部门再到各职业学校都进一步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到重要位置。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调查研究中做好结合的文章,有效扩展调研成果。一个是在调研中发现和总结典型,适时召开法制教育、“创零”工作或帮扶帮教经验交流会。多年来,我们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性的经验交流会,以典型引路,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近五年中,通过调研共协同基层总结典型经验58份,先后召开三次经验交流会。如2013年下半年,协同市司法部门围绕如何做好失足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总结14份典型经验,年底召开了经验交流会,有效推动和促进了失足青少年帮教和安置工作。今年11月份,市关工委与市委政法委、团市委三家联合召开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工作经验交流会,会前搜集总结了包括镇(街道)、社区(村)及市机关部门在内的经验材料16份。基层反映这个经验交流会既部署和落实了工作,又学到了方法经验,确实是务实的举措。另一个是将调研成果和素材运用到每年编发的《宜兴普法·青少年法制教育专刊》和《法制教育读本》之中,从而增强了青少年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针对青少年实际,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多年来,每年根据形势变化和青少年特点,组织力量编印制作《青少年法制教育专刊》《青少年普法教育参考材料》《学法、懂法、守法宣讲稿》及教育光盘等,供全市社区、村和中小学校在法制教育中使用。每次中小学校放暑假前夕,各镇(街道)和学校关工委都会密切配合,安排学生在休学式上听取一堂法制课,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假期生活中的免疫力。从2007年起,每年暑期都与各镇(街道)和社区(村)联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六个一”系列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上好一堂法制教育课,组织到法院少年庭和市看守所接受一次警示教育,现看一次图片展,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举行一次向不良行为告别签名活动,写一篇接受法制教育后的学法用法心得体会。我们想方设法把市级法制教育资源延伸应用到社区和村一级,让城乡基层的广大青少年都能享用到法制教育的大餐。这几年政法关工委从起初与一两个社区结对开展法制教育,逐渐扩展到十几个、几十个,现在已与全市18个镇(街道)的300多个社区(村)结对联动。许多老政法冒着高温酷暑进学校、下农村,搞调研、作报告,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每年接受法制教育的未成年人达7万多人次。不少老政法还发挥自己经验丰富、联系面广的优势,组织带领或指导基层开展参观访问、警示教育、模拟法庭、签名宣誓等法制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市政法关工委和法制报告团编撰下发教材和讲稿、老政法下基层作报告、与社区村结对开展“六个一”教育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对扩大青少年法制教育覆盖面和确保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六个一”法制教育被省关工委评为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
3、倾注关爱之心,做好失足失规青少年结对帮教帮扶工作。市关工委始终把关爱特殊和弱势青少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主动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在呼吁、关心、帮扶等方面做好工作。组织基层关工委,配合各地公安派出所、学校、社区等,开展对青少年中特殊群体的调查摸底,对“问题青少年”逐一建立台帐,分别落实“一对一”、“多对一”帮教帮扶措施。对纳入社区矫正的失足未成年人,加强教育、矫治和挽救工作,落实好监护、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消除他们的对抗心理,防止他们“旧病复发”。从2012开始,对纳入社区矫正的100余名青少年实行“无缝衔接”管理,组织落实“多对一”帮教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心、爱心教育,转好率达100%。对公安列管的高危人群中的未成年对象,建立由社区民警、家庭成员和“五老”志愿者参加的“三结合”结对帮教小组,近三年中对300余名未成年对象,建立各种帮教组织336个,参与帮教成员467名,其中“五老”志愿者173名,转好率达85%。2006年开始,我们按照“学校搭台、关工委唱戏、老教师主演”的工作思路,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四帮一”教育活动。8年多来全市有近5000多名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得到明显转变,转好率超过80%,其做法和经验曾在全国关工工作会议上介绍。
4、强化网吧义务监督,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我们坚持把发动和组织“五老”参与网吧义务监督员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市现有249名“五老”监督员对137家网吧、72家经营性电子游戏室常年进行义务监督。我们协同市文广新局经常组织集中培训,学习上级精神,熟悉法规政策,提高监管水平,有效地推进了网吧义务监督工作。“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们分布在全市各地,认真履行职责,主动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采取“定点、结对、流动”等多种监督形式,开展了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活动。一些大镇每年都与经营业主签订守法经营责任状。同时,各地还定期不定期开展网吧集中整治活动,查违规、堵漏洞、保安全。从而有效地堵塞了毒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污染源”。2012年5月,我委荣获全省“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工作组织奖,6位老同志被评为全省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受到省关工委、文化厅联合表彰。
5、关注关心学生校外安全,为青少年撑起爱的保护伞。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关注和维护学生校外安全特别是暑期安全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各级各地围绕保障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如学校和社区的法制教育课,都少不了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少镇和街道多年在放暑假前夕向学生家长发放“暑期安全提示”,去年杨巷镇对学生文明安全度假提出“十防”要求,官林、周铁、丁蜀等镇广泛开展禁毒教育,许多校外教育辅导站和家庭辅导站针对青少年在新形势下可能面临的诱惑和毒害,许多老政法在给青少年上法制课时,增加了防网络和电话诈骗、防传销人员拉拢利用、防“全能神”等邪教组织“洗脑”等内容。今年宜城街道土城社区举办防儿童伤害专题文艺晚会,民主社区举行防火防弱水演练。进一步保障了学生的暑期安全和监护,努力为孩子们撑起爱的保护伞,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同支持。
(宜兴市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