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工作 »关爱工作 » 正文

企业主“朋友圈”与回族孩子们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6-02-23         浏览次数:

  祝塘镇关工委 颜承龙

  江苏江阴祝塘镇,有位小企业主,名叫王卫平,10年前创业,父亲教导他要遵照王氏家谱中的祖训“富者务须出余力以济贫苦”。现在他办的超宇针织服装厂规模并不大,但他热心公益事业,在同行中很有口碑。据统计,在他的带头下,发动朋友一起捐钱,与周边爱心人士三年中与宁夏回族孩子结对助学,捐赠了30多万元现金和物资,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诗篇。

  王卫平与宁夏海原县回族孩子结缘,就不得不说到牵线搭桥的64岁的退休教师丁道昌。2012年作为《现代快报》推荐的超龄志愿者,赴宁夏海原县海城地区高台寺小学支教一年,亲身感受了那里回民一日二餐,窝窝头就咸菜的清苦生活,回来后积极向企业主宣传回民孩子上学的艰辛,与丁老师要好的朋友王卫平理当是第一位“受教育者”。说者动容,听者动情,他决定在企业主朋友圈中成立“扶贫关爱基金”。2014年,动员10位朋友圈中爱心人士,自己捐资6000元,每位朋友捐资2000元,筹集资金26000元,由镇关工委领导去宁夏海原县,与当地20位贫困回族孩子结成对子。8月15日,为迎接来南京参加青奥会开幕式的海原县11名回族孩子,《现代快报》决定筹措100个爱心包裹,王卫平知道后,他的心怦怦直跳,决定去南京会会这些回族孩子,他斥资近万元,购买了图书、铅笔、水彩笔等学习用品,共装成70个爱心包裹,驱车前往南京,在《现代快报》编辑部见到了刚下飞机的孩子,当场把70个爱心包裹交给他们,祝愿它与11位孩子一同回到海原,送到更多的同学手中。

  2014年11月,在手机微信中看到宁夏海原县气温已降到零下十几度,有的孩子仍赤脚坚持上学,他又一次的动了情,决定设计生产1000双厚袜子。他告诉技术科,要设计加工厚度加厚、尺寸加大、用线加粗的特殊袜子,寄给宁夏的孩子。工人们听到消息后,主动留下来加班加点开了几个夜工,1000双特厚袜子通过物流寄到孩子手中。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

  2015年5月份,丁道昌老师准备再次赴宁夏海原县,根据“扶贫爱心计划”,在朋友圈中酝酿提前捐款,大家一致赞成,王卫平自报6000元,其余爱心人士你认2000元,我助3000元,本厂跑供销的外来妹丁莹主动捐赠1000元。这事启发了他的灵感,何不发动本厂工人爱心捐款呢?“众人拾柴火焰高”,王卫平动情介绍了宁夏海原县地区的贫困情况,工人们听后纷纷表示自愿伸出援助之手,你100,我200,他500投入“爱心捐款箱”,六月一日儿童节那天,81000元通过海原县关工委同志的手送到了回民孩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