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02 浏览次数:
为全面了解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一步提升党史教育基地在红色主题教育中的传播力和辐射力,市档案史志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
无锡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全市共有126处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其中,2011年、2016年、2019年、2022年,市委组织部、市档案史志馆(原市史志办)先后四次联合命名50处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这50处党史教育基地是展示党的红色家谱、弘扬红色传统、讴歌红色故事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基本情况如下:
(一)分布及类别
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分布在两市五区。其中:江阴市9处;宜兴市7处;梁溪区6处;锡山区9处;惠山区9处;滨湖区8处;新吴区2处。从分布整体情况来看,呈现出相对分散、部分集中的特点。从具体类别来看,主要包括事件发生地(5处),重要机构所在地(5处),纪念场馆(15处),人物故居、纪念场所(15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10处)共六类,基本反映了各个革命、建设时期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领导无锡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情况。
(二)基地权属情况
我市党史教育基地均有主管部门。其中,属街道(乡镇)、社区(村)管理的基地数量最多,共20处;属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系统管理的共6处;各市(县)、区党委或政府直接管理的共7处;属市文博单位和教育系统(学校)管理的共4处;属市园林部门管理1处,其他部门或企业管理的共5处。各基地单位性质则较为复杂,除无锡博物院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属事业单位,市革命烈士陵园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下属事业单位外,各基地性质一般由主管部门单位性质决定,部分街道、社区(村)代管的基地性质则较为模糊,无法明确。
(三)基地建设情况
据统计,我市党史教育基地占地面积超过1000㎡的共19处,占48%,其中超过10000㎡的共5处,分别为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锡北革命烈士陵园、荣毅仁纪念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500—1000㎡的基地共7处,占17.5%;500㎡以下的基地共11处,占27.5%。
就建筑面积而言,超过1000㎡的共12处基地,占30%;500-1000㎡的共7处基地,占17.5%,建筑面积在500㎡以下的共18处基地,占45%。另有3处基地因迁址、改造、新展布展等原因,目前正在闭馆,无法统计数据。从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上来看,我市小规模党史教育基地数量偏多。
(四)基地经费情况
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因属于大众教育,具有免费参观的公共产品属性,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拨款的用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基地的建设和日常维修;二是用于基地的日常运转;三是支付工作人员薪酬。除此之外,极少数基地的部分经费由免费开放资金、党费补助、党建活动经费、单位自筹组成。如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部分经费由梁溪区委组织部党费补助;培南小学(中共无锡工委机关旧址)经费来源于街道党建活动经费;王昆仑故居经费由主管单位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自筹等。虽然经费来源比较稳定,但各党史教育基地仍普遍面临经费不足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50处党史教育基地中,仅有9处基地年度工作经费超过20万,其余基地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
(五)管理利用情况
1.开放参观情况
目前,全市50处党史教育基地除部分因场馆提升改造、新展布展等原因临时闭馆外,均为开放状态。开放的党史教育基地绝大多数为免费开放,个别为收费开放(如自然景区内的场馆:王昆仑故居)。部分党史教育基地因所属农村社区,平常处于关门状态,有观众参观才开门接待,如周水平故居、潘汉年故居等。此外,位于各类学校内的党史展示教育场馆,基于教学和学生人身安全考虑,需经学校同意方可进入参观。
在参观人数方面,不同的党史教育基地因历史影响、属性、功能不同,参观人数有较大差别。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无锡博物院、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秦邦宪故居、宜兴党史陈列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影响力较大的党史教育基地参观人数较多。各党史教育基地参观人数的高峰值大多出现在节假日或者特殊节日、纪念日期间。参观人群以团体游为主,团体主要为党政机关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群体等。
2.建设管理情况
近年来,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大力提升展示、教育和服务功能,在普及党的历史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50处党史教育基地中,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张闻天故居、秦邦宪故居、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宜兴党史陈列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荣毅仁纪念馆等基地知名度较高,规范化程度较好。知名度较小的党史教育基地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和服务水平上则存在一定的短板。
2013年,市委办转发《关于加强无锡市党史遗址管理利用工作的意见》,无锡在省内率先形成了党史遗址的规范化管理意见。2019年11月26日,市档案史志馆对当时全市40处党史教育基地进行资源整合,在全省率先成立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大联盟,为扎实推进全市党史教育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在省委党史工办公布的第一至五批全省党史教育基地中,无锡有5处被列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分别是: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宜兴党史陈列馆、荣毅仁纪念馆、无锡工委机关旧址(培南小学)。
3.保护利用情况
根据调查,目前全市党史教育基地的整体保护情况是比较好的,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保护。全市各级档案史志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业务指导,积极参与党史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先后修复和重建了中共无锡工委机关旧址(培南小学)、许巷惨案纪念馆、宜兴党史陈列馆等党史教育基地。多年来,全市各级档案史志部门切实加强对党史展示教育场馆思想内涵的挖掘和研究,配合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节点,精心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党性锻炼教育课程和红色旅游品牌,编辑出版了许多集思想性、史实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党史读物,如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编印的《初心之旅——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参观指南》《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无锡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概览》等,对积极推动和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党史教育基地,瞻仰先烈遗迹,学习革命传统,推动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二、当前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虽然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示精神的要求来看,全市在进一步保护利用党史教育基地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
根据调查,我市党史教育基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财政拨款,且数量较少。绝大多数党史教育基地的经费,仅够支持日常基地的运营和维护需求,部分党史教育基地的经费甚至无法支持日常运行。而由于经年累月的风雨侵袭等原因,当前各党史教育基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建筑老化、破损的情况,亟需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硬件设备更新、基地环境改造等,这远远超出了基地经费的负荷能力。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央对党史、新中国史学习越来越重视,对党史教育基地教育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无锡大多数教育基地的建设状况和自身条件,与时代发展和发挥教育功能的要求存在差距,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改造提升,各基地在这方面也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展陈形式单一
目前,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在开发利用上还基本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各党史教育基地主要以固定展陈为主,少数基地办有专题展和流动展。展陈内容基本上是与该基地相关的党史事件的情况和人物的主要事迹,鲜有大型综合性展览。展示形式则大部分采用展板陈列、橱窗展示等传统手段,虽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但缺乏新意和互动功能。而在宣传教育方式上,多数党史教育基地采用单纯的说教式、灌输式方式,容易让观众产生困顿和乏味的感觉,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使得党史教育基地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多年来,全市党史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虽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受历史地位、地理位置、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如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秦邦宪故居、张闻天旧居、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宜兴党史陈列馆、新四军六师师部纪念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基地教育主题鲜明,建设条件较好,日常活动丰富,服务水平较高,因而比较受欢迎。而部分位于乡村或山区的党史教育基地,因地理位置偏僻,展览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场馆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状态,难以吸引党员干部前往观瞻。
(四)专业人才缺乏
各党史教育基地在队伍建设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50处党史教育基地中,工作人员超过10人的仅7处,工作人员3人以下的则有30处,且各基地工作人员主要由聘用人员和兼职人员组成,聘用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强度较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兼职人员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二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研究党史、革命史的专业人才,不利于党史资源开发利用和党史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发挥,基地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三是缺乏专业解说员队伍。目前仅有少数党史教育基地配有专职讲解员,多数基地讲解员由工作人员兼任,缺少专业的培训,服务水平相对不高。
(五)管理机制不顺
目前各党史教育基地保护管理职责分属于各级政府、文博单位、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市政园林部门、街道(社区)等。而各级档案史志部门与党史教育基地的关系,也仅仅是从业务上进行指导,协助其开展相关工作,并没有管理职能。这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使得党史教育基地在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要求不一、规划各异、管理疏漏等情况。2019年,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大联盟成立,为理顺党史教育基地管理机制提供了“基地融合、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解决方案,但因2020—2022三年疫情原因,很多工作未能正常推进,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推动党史教育基地发展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强系统谋划
由市档案史志部门牵头,依托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大联盟载体,不断完善党史教育基地“成果共享、主题共育、制度共创、事宜共商、活动共推”的联盟机制,深入推进党史教育基地“基地融合、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切实完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机制,推动基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挥整体优势,推动各党史教育基地均衡发展。
(二)完善经费保障
完善基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谁利用谁管理”的原则,将党史教育基地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满足基地开放、正常运行、修缮维护、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现有投入机制基础上,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专项党费投入机制,作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经费的补充,缓解当前各党史教育基地经费不足的情况,打破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
(三)优化外部环境
组织对年久失修、出现残损的党史教育基地的抢救性修复和保护。积极推动党史教育基地硬件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断提高和改进基地展览展示手段,在传统的实物、照片等展示方式基础上增添必要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积极寻求规划、市政、公交部门的协助,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周边道路、停车场、供电、供水、消防、环卫、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成熟的红色教育线路开发公交专线,创造便利条件,吸引受众参观游览。
(四)夯实教育资源
深入研究和提炼党史教育基地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切实提升各党史教育基地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水平,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精神、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展览内容以及互动性、参与性强的党史主题教育项目。同时,根据全市党史教育基地的分布情况,积极打造红色教育主题线路,吸引和方便更多的党员干部前往各地党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五)强化队伍建设
主动适应党史教育基地发展的新趋势,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一是加强专业培训。立足党史教育基地需求,针对党史、办展等重点工作举办专业培训,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培育服务型人才。二是引进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党史、展览解说方面的专业人才,切实提升党史教育基地工作队伍水平。三是深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对党史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特别是解说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在接待咨询,参观引导,提供资料及安排讲解方面实行规范化服务。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党史教育基地人才队伍。
(六)扩大社会影响
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办好基地基本陈列的同时,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相结合,把参观展览和开展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各党史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同时,做好党史教育基地的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介绍党史教育基地基本情况,宣传党史教育基地功能作用。组织拍摄一批反映党史教育基地党史资料及其思想内涵的微电影、微视频,充分展示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当代风貌,不断扩大党史教育基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