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交流 »调查研究 » 正文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 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载体

发布日期:2024-12-18         浏览次数:

  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对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需要文化资源保障和教育载体支撑。本文以周铁镇为例,就“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载体”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一、理性看待周铁镇文化资源的优势及不足

  地处太湖西岸的周铁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文脉厚重,人文底蕴深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格局。通过调研,从中厘清“三大文化”脉络:

  一是耕读传家的历史文化。周铁因周朝设立铁官而得名,有着二千七百多年的建镇史,这里土地肥沃,百姓勤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土地资源,孕育了“耕读传家”的历史文化。耕读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是生存之本,读是升迁之道。正是受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历史传承,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明朝同门进士、著名诗人杭济和杭淮两兄弟就是典型代表。南宋八大家之一的蒋捷曾在周铁传道授业。1880年兴建的竺西书院是周铁镇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周铁镇西桥村创办了“西桥工学团”。当代中国,在周铁这块土地上走出了十位大学校长,五百多位高工教授,曾出过一门七博士,故周铁享有“宜兴状元地,周铁教授乡”的美誉。

  二是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宜兴属岳飞抗金之地,周铁镇唐门村有岳飞衣冠冢和岳霖墓,当地政府及民间岳氏家族通过多年努力,在唐门村建起了“岳飞文化园”。1945年9月12日,新四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在周铁镇洋溪渡对拒不投降的日军展开了阻击战,日军被俘23人,被击毙600余人,现今在战斗原址上设立了“洋溪渡战斗纪念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程天民是周铁人,现“程天民旧居”修缮保存完好。著名书画家尹瘦石也是周铁人,该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建造了“尹瘦石艺术馆”。宜兴第一个中共党员张效良是周铁棠下人,当年他在周铁长春桥堍开设了“竺西医院”,作为我党的地下联络站,前几年镇政府动员原住户搬出并进行了修缮。上述教育载体均列入了市镇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文化。

  三是气息浓郁的乡土文化。周铁镇有众多体现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如该镇是全国风筝之乡,有着悠久的风筝放飞历史,先民将风筝即鹞笛用于指引太湖渔民归港的标识和信号,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在太湖边建有“中国国际太湖风筝放飞基地”,在周铁老街建有“太湖风筝博物馆”,历年来周铁镇坚持举办各种风筝赛事。周铁镇是有名的“果蔬种植基地”,因为这里阰邻太湖,有一片广阔的夜潮地,特别适合各种果蔬生长,百合、萝卜等各种蔬菜和桔子、梨子、葡萄等各种瓜果一直是当地主打的传统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故农耕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此外周铁古镇是目前宜兴全市规模最大、完整度最高、文化元素再多的古镇,古镇历史悠久,风味浓郁,这里有千年银杏树、城隍庙、传统牌坊、各式古桥,还有上世纪留下的供销社、电影院等带有历史印记的建筑,古镇文化街区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周铁镇文化资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这在其它地方并不多见。但通过调研后认为,周铁镇的文化资源其自身或在利用上也有不足之处:一是以文化为内核的各种载体点多面广规模小,除了老街的一些教育载体相对集中外,散落在外的有好几处,故集中度不够。二是无论是文化内涵的挖掘还是教育载体的扩张与完善,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及教育载体作用,依然大有文章可做。

  二、周铁镇利用文化资源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载体的有益尝试

  近几年来,周铁镇关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上级关工委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本镇实际,注重用传统文化及其载体,激励青少年好学上进;用红色文化及其载体,熏陶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用乡土文化及其载体,培植青少年爱乡情怀。在利用文化资源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载体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是在“挖掘”上下功夫,注重搭建载体。镇关工委组建由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组成的调查组,深入各村(社区),对镇域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最终确定了10处场所作为辖区内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列入本镇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名录,并举行了挂牌仪式。它们分别是:竺西书院,竺西医院,尹瘦石艺术馆,程天民旧居,西桥工学团旧址,岳飞文化园,洋溪渡阻击战遗址,周铁历史文化街区,太湖风筝博物馆,益健生态农业示范园。上述教育基地在近几年来该镇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历年来学生暑期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动的载体。

  二是在“打造”上花气力,注重完善载体。确立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后,针对部分教育基地早先挪作他用和年久失修的情况,镇关工委积极争取镇党委镇政府支持,将挪做它用的场所进行回收,然后由镇财政出资、建设部门牵头,对教育基地进行修缮。在此基础上,镇关工委会同相关单位采集资料,收集图片,征集物件,精心设计宣传展板,制作展台展柜,完善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让青少年在参观过程中增强感官认知和理性认识。

  三是在“提升”上求实效,注重用好载体。近几年来,周铁镇关工委坚持量质并举,依托教育载体开展教育活动。一方面在“量”字上做文章,要求各村、社区、学校、企业关工委精心组织,确保每年有5000多人次的青少年前往基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质”字上动脑筋,围绕“四高”促提升。一是高擎爱国旗帜。镇关工委在岳飞文化园、竺西医院、洋溪渡阻击战遗址等开展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高扬科学精神。镇关工委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旧居、西桥工学团旧址等开展活动,宣讲程天民院士等从周铁镇走出的专家教授的励志故事,激励青少年追求科学知识,勇攀科学高峰。三是高调传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镇关工委在尹瘦石艺术馆组织“竺西之光”书法夏令营,在竺西书院开展国学讲座和读书分享会,在太湖风筝博物馆举办风筝制作培训班,让青少年在这些活动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四是高歌劳动精神。镇关工委借助镇南新区、工业园区、拈花湾景区、益健农业示范基地等开展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中国梦、劳动美”演讲比赛、“周铁情、家乡美”摄影比赛,让青少年体会劳动之光荣,勤奋之可贵,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乡情怀,确立长大后用聪明才智建设家乡的志向。

  综上所述,该镇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青少年教育载体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其做法曾在江苏省关工委主办的《薪火》杂志上作了长幅宣传和深度报道。

  三、关于周铁镇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载体的几点思考

  周铁镇文化资源丰富,平台载体众多,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载体,彰显应有的教育活动效果,应认真加以探索与实践。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是深化内涵,增加载体“承载量”。调研中发现,现有的校外教育载体在其文化的承载量尚显不足。比如:洋溪渡阻击战遗址,除了一块纪念碑和少量的文字说明外,没有充分反映这次战斗的来龙去脉,应当在符合土地使用规范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宣传设施和教育功能,不仅要宣传这次战斗的战况,而且要大力宣传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伟大抗战精神。又比如,程天民旧居,尽管居内挂满了程天民各种活动照片,也摆放了一些教学实物,但缺乏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导致现场教育效果打折。同时没有全面系统地展示程老的求学之艰、发奋之力和成就之巅。再比如,尹瘦石艺术馆内,挂满了各种书画习作,建馆初期馆内许多珍藏的尹瘦石书画作品因保存方面有特殊要求,将其转移到了宜兴市徐悲鸿纪念馆,应当考虑将他的作品仿制或将原作拍摄成照片进行布展,对尹瘦石带有标志性的画作其创作背景、艺术内涵加以说明,使该馆更能体现应有的教育功能。总之,要通过不断深化内涵,增加载体的文化承载量,使之更能全面反映历史风貌和人物特征,提高校外教育的“含金量”。

  二是拓展外延,扩大载体“覆盖面”。通过调研发现,周铁镇在创设校外教育载体方面的潜力较大。比如,程天民旧居对门,是民进中央二十六个创始人之一的曹梁厦故居,这里曾出过“一门七博士”,目前已经修缮,但尝没有布展对外开放。假若能把这一块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可以成为宣传我党统一战线的有效载体,而且可以成为激励学生追求知识、崇尚科学的“新样板”。又比如,投资200亿元的大拈花湾已经启动建设,一期工程“大有秋”已经建成开放,“大有秋农场”已经成型,它为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增加了新的载体,目前大拈花湾正在建设中的自然博物馆是无锡市人大票决的2022年实事工程,建成后对青少年开展自然科学教育将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型载体,理应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增长点”。再比如,周铁历史上有毕、陆、杨、沙四大家族,在这四大家族中,涌现了一批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栋梁之材。同时,周铁的发展史与四大家族的家族史也是密不可分,应当很好地对四大家族的历史进行挖掘,把它打造成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新亮点”。另外,周铁是有名的果蔬之乡,应当重点打造传播农耕文化的基地和更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使之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新去处”。

  三是统筹运作,提高载体“利用率”。周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众多的教育载体,为青少年校外教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货源”,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功能,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我们通过调研后认为,下一步应当在统筹运作、提高载体利用率上认真加以策划。一方面,应当将这些载体根据其教育功能进行区分归类,按照合并同类项,将具有相同教育功能的载体视作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联起来,形成固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学习教育观摩线路,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有的放矢开展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周铁镇各中小学“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周铁本镇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参与率,让更多的学生在利用教育载体方面得到文化的滋养。再一方面,要追求周铁文化资源和教育载体在利用上的“溢出效应”,打破各乡镇在教育载体利用上的局限性,让周铁成为周边乡镇乃至全市青少年学生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教育载体共用,活动效果共赢。(宜兴市周铁镇关工委)